泰康是一家倡导人人公益和志愿精神的公司,泰康美术馆作为泰康旗下的非营利艺术机构,也非常重视公益慈善的发展。泰康美术馆(Taikang Art Museum)的缩写TAM发音为tā men,指的是艺术的创造者和欣赏者们,呼应了美术馆的品牌概念“一家为‘TA们’打造的美术馆”,我们希望做成一个开放的、利他的、属于公众的艺术平台,服务于每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与追寻。2024年我组建了“艺小帮”志愿服务队,“帮”既代表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也代表了互帮互助的精神,我希望能汇聚一批热爱艺术又热爱公益的人,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让艺术走进大众生活,传递美好向善的正能量。这个名字还挺受大家欢迎的,我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帮主”,我也很开心大家这么叫我。
说到志愿精神,首先会想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八个字,这是志愿精神最核心的理念和价值观。 当然,在艺小帮的发展过程中,我在实践中也不断加深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志愿服务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2025年集团新春庙会上,我参加了溢彩志愿者的合唱,我们选的歌是《我是明星》,这首歌是林夕作词,周华健作曲并演唱的北京奥运会暨残奥会志愿者主题歌。我觉得歌词非常好地诠释了志愿精神:“有一个梦,等我启动,把汗水融化成满脸笑容。海阔天空,我是阵风,把旗帜飞扬到南北西东。我是那成就了弓箭的弓,我是那无尽的天空的空”。凡人善举最是动人,每一个志愿者都是真正的明星。
还有一点,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帮助我们“重建附近”。现代人往往生活在线上,生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重建附近”意味着我们要与周遭环境、与自己生活的社区建立积极的互动和联系。通过重建附近,我们可以更加感受到彼此的生活状态和需求,建立起更加紧密和真实的信任关系。比如因为溢彩幸福照相馆项目,我走遍了建外街道的13个社区,结识了很多社区书记和银龄志愿者,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后,我们组织了志愿者伙伴走进社区,用摄影的方式为银龄志愿者们记录下珍贵瞬间,这个活动也让叔叔阿姨的志愿精神得到了更多的鼓励和认可。后来我又在街道的支持下开展了社区儿童美育项目,希望让附近3公里生活的儿童们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及感受自己的创造力被激活的感觉。在这个活动中我也深刻的感觉到“附近”的重要性,这些叔叔阿姨以及孩子们的笑脸与夸奖,是我工作中最重要的动力。
首先是与艺术相关的特长,比如摄影、策展、设计等。“溢彩幸福照相馆”我走进20多个社区为银龄志愿者拍照,为叔叔阿姨记录最美的瞬间;我为西部阳光基金会做过策展志愿者,当我第一次看到孩子们的诗歌时,那些文字如音符跳跃在五线谱上,这些诗歌仿佛在自己低声吟唱;我也为溢彩志愿活动设计过招募海报。近期我还会搞一个线上培训,教社会组织的伙伴用AI做设计,让科技赋能公益机构。 第二就是快速学习的能力,我们志愿服务的领域和形式非常多样,能学到很多新知识和新技能,比如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社会工作、乡村振兴、儿童教育、艺术疗愈等。我喜欢拥抱这些新鲜的东西,激发我的思考,去探索公益的更多可能。 第三是创新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在志愿服务中,一个人的强不是强,能吸引各方力量一起把一个项目做好,才是根本。所以我喜欢和行业内外从事公益活动或者对公益事业感兴趣的朋友聊天,进行头脑风暴,在这过程中我们总能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特长,最终找到一个点然后落地成一场活动,甚至一个项目。比如和融爱融乐与身身不息两家机构一起合作的“心青年舞蹈疗愈活动”,我们各自发挥了自己的专长,融爱融乐对于心智障碍群体的关爱与组织在业内有口皆碑,他们负责服务对象的招募与管理,身身不息在舞蹈行业以及疗愈行业也是先行者,她们负责老师的招募,而美术馆,除了得天独厚的场地优势外,我们对于活动调性把控以及志愿者的组织也是有自己的特长。最终合作我们达到了1+1+1>3的神奇化学反应,几乎所有的参与的者都在这场活动中收获颇丰。
去年夏天,我们的溢彩幸福照相馆落地丰台北大街北里社区,我记得那天特别热,但还是有很多老人来拍照。有一个70多岁的叔叔是退伍军人,他作为银龄志愿者仍然在社区里发挥着余热,他感谢我们这么炎夏的天气,牺牲周末休息的时间,来为他们免费拍照,叔叔还给我敬了一个军礼。这让我特别感动,所以志愿服务并不是单向的付出,也是一种双向奔赴。
艺小帮成立一年多来,一直在持续发展壮大,现在有150多个志愿者,既有泰康体系的内外勤伙伴,也有社会公众。志愿者招募和社群运营是我很重视的工作,也投入了很多心力。首先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助人利他的爱心,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有困难的人,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有公益人格的志愿者;第二是要积极传播志愿文化,树立优秀榜样,建立完善的荣誉激励机制。比如我会给艺小帮志愿者面对面送去志愿证书,也会开展志愿者的交流联谊活动,过年过节我还会为大家制作年节海报。一些外部赠予的福利我也愿意与大家分享,去年尤伦斯艺术中心送了他们特展的门票,当时新年还没完全过去,我就用抽奖的方式在群里与大家互动,场面非常热闹。 除了收获,挑战也是不少,比如虽然和大家相处的非常融洽,但志愿者管理是一个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有的时候一个人确实会感觉精力不够,对于大家的关怀自然也做的不那么够。希望新的一年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方面工作中,我也在计划在志愿者团中寻找合适的管理者与领导者,通过志愿者的相互帮助与协调,可以让志愿者团更加有效率的工作。
志愿服务虽然是无偿的付出,但自己的收获也很大。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做公益会让人上瘾,越做越开心。我们的服务对象有儿童,有老人,有青少年,当我看到老人们和年轻的志愿者一起创作毛线树时开心的笑容,当我看到心智障碍青年在艺术共融工作坊中得到接纳,积极表达自己,当他们充满期待地问我们,下次什么时候再来,我都会感到一种被信任的温暖,他们的热情、乐观和生命力也特别有感染力,也是一种治愈,我想这就是公益的魅力吧。 通过志愿服务,我也结识了很多温暖可爱的人,比如扎根社区一线服务的公益机构,泰康多才多艺的员工和HWP志愿者,还有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以及热心公益的高校与中学学生,大家志趣相投,因为志愿服务的善缘走到一起,因为志愿服务成为了一家人。 另外,我们也获得很多来自泰康内部和社会上的肯定与嘉奖, 2024年我获得集团“溢彩之星”优秀志愿者,在建外街道获得了“星火计划”公益微创投的二等奖以及朝阳区青年志愿者服务比赛的优秀奖,这对我来说也是很大的激励。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手里有活。保持好奇,保持热爱,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会发生。
我想探索“艺术+公益”的更多可能,服务的对象可能是多元化的,比如面向老人、儿童、女性、残障人群、职场人等等,服务的场景也可以多样化,比如在美术馆,在养老院,在学校,在街道社区,在CBD的公园等。但我相信当艺术与公益碰撞在一起,会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希望借助二者的有机融合,设计出真正打动人心的项目,激发创造与想象,传递温暖与美好。